在這個被訊息淹沒的世代,我們每天都在說話,卻越來越少真正「問候」。每年 11 月 21 日的 世界問候日(World Hello Day),最早由 Brian 與 Michael McCormack 兄弟於 1973 年發起,旨在提醒人們:和平與理解可以始於最簡單的對話一句「Hello」(哈囉)。參與者被鼓勵當天至少對 10 個人說哈囉,以象徵以人與人的交流取代衝突。
一句看似平凡的問候,其實背後隱藏著深層的心理學效應、社會意義,甚至對健康與組織文化都有影響。

心理學與人際關係:哈佛成人發展研究的啟示
哈佛大學「成人發展研究(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)」是一項從 1938 年開始、持續數十年的長期追蹤研究。研究發現,人類幸福感與健康最強的預測因子並非財富或名望,而是 人際關係的品質。
正如研究負責人 Robert Waldinger 所說:「那些在中年時對人際關係最滿意的人,到了老年往往最健康。」一句真誠的問候,就是日常人際連結的起點,而這樣的連結,長期累積起來,與健康與幸福緊密相關。
哈囉如何點亮大腦?微互動與神經化學
當我們對人微笑、點頭、問候時,其實我們在啟動大腦的「社交獎賞系統」。這些互動能促使大腦釋放 多巴胺和 催產素,帶來安全感與連結。
心理學家 Barbara Fredrickson 提出的「微型連結(micro-moments of connection)」理論指出,即使是短暫而簡單的社交互動,也能帶來長期幸福感的累積。這樣的微連結,正是每一句哈囉背後潛在的力量。
社交隔離與孤獨的健康風險
經常缺乏問候與連結,可能導致 社會孤立。研究顯示,社交隔離與孤獨與死亡風險顯著相關,有系統性回顧與 meta 分析指出:社會孤立者全因死亡率提升。
更有近期來自 UK Biobank、超過 4 萬人的研究發現,孤獨與某些蛋白質水平變化有關,這些蛋白質又與炎症、心血管疾病、死亡風險增加有關。
一句簡單問候可能不是萬靈藥,但卻是打破孤立、建立社交連結的重要一步。
職場角度:問候如何強化心理安全感
Google 的 Project Aristotle 是其人力資源團隊分析高效團隊特質的經典研究。他們研究了大約 180 個團隊,發現 心理安全性是預測團隊高績效的最關鍵因素。
心理安全感指的是團隊成員能夠在不擔心被嘲笑、懲罰或否定的情況下,表達想法、承認錯誤、提出問題。當團隊有每日簡單問候(例如早安、關心)與彼此的尊重,就能逐步建立這種安全氛圍,促進創意、合作與長期穩定性。
情緒影響機制:哈囉真的能療癒壓力
從心理學機制來看,「一句哈囉」有多種正面影響:
- 鏡像神經元:當我們對他人展現友好,對方感受到友善後,大腦的鏡像神經元可能回饋出類似的正面狀態,加強彼此的情感共鳴。
- 自我肯定:被問候表示你被看見與重視,這種簡單確認有助於提升自我價值感。
- 壓力減緩:社交互動、即便是非常短暫的接觸,也能幫助降低壓力荷爾蒙(如皮質醇),提升內在安全感。
跨文化視野:一句哈囉的全球意義
世界各地的問候方式都反映了文化價值與社會信任。例如:
- 日語:「お疲れ様です」(對他人辛勞的肯定)
- 夏威夷語:「Aloha」(愛與和平)
- 阿拉伯語:「سلام / Salaam」(祝願平安)
- 法語:「Bonjour」(願你的一天美好)
當我們藉由問候跨越文化界線,傳遞的是尊重與信任,也在實踐世界問候日倡導的「對話優於對立」。
從問候到和平:對話勝過衝突
世界問候日的核心理念在於:對話是促進和平的第一步。社會心理學理論(如博弈論與衝突理論)指出,人願意開口對話,就意味著願意對彼此開放。許多衝突的突破點,來自「願意說第一句話」。一句哈囉,就是這樣一句簡單但具力量的開場白。
問候 × 情緒 ×營養
情緒穩定與飲食密切相關。研究指出,富含 Omega-3 脂肪酸、色胺酸的食物(例如堅果)對情緒有正向影響。當我們透過問候建立良好人際連結,自然提升幸福感;而好心情也有助於更健康的飲食選擇。
對於可夫萊來說,可以提出「好心情 × 好營養」的品牌敘事:一句哈囉,喚起連結;堅果,維持正向能量。

簡單問候,重塑我們的世界
一句哈囉看似平凡,實則承載了心理學、人際關係、組織文化與和平行動的力量。透過 世界問候日,我們不只是提醒自己「說聲哈囉」的重要性,更是在實踐:
- 建立連結
- 減少孤立
- 創造心理安全
- 促進對話與理解
在 11/21,讓我們一起從一聲哈囉開始:向你身邊的人說、向你想念但沒聯繫的人說,甚至向素未謀面的人放出一句問候。因為當你願意說出第一句哈囉,你就是在為更有聯結、更有人情味的世界努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