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髮族補營養不是吃更多,而是吃對!骨質與肌力的雙營養對策

目錄

隨著年齡增長,長輩們在飲食上常有「多吃一點才健康」的迷思,但其實,營養的品質與均衡比數量更重要。尤其在骨骼及肌肉的維持上,選擇適當的營養素,配合日常活動,才更有助於維持身體機能。本文將根據國內外權威研究與政府資料,分享長輩如何聰明補充營養,提升生活活力。

骨骼健康與肌肉量:長輩營養的重點

根據衛福部國健署,超過25%的60歲以上女性骨質密度偏低,台灣肌少症學會也指出約33.6%的65歲以上長者肌肉量有明顯下降現象。這些變化可能影響日常生活的便利性與行動力。

健康議題台灣現況可能影響
肌肉量下降約33.6% 65歲以上長者出現肌肉量減少可能造成行動不便或疲勞感
骨質密度降低超過25% 60歲以上女性骨密度偏低可能增加日常生活中的不便感

吃對營養素,促進日常活力:關鍵營養素介紹

 蛋白質——維持肌肉所需營養素

年長者消化及吸收蛋白質的效率可能降低,建議每日攝取量調整為每公斤體重約1.0–1.2克。優質蛋白質來源包括:

  • 蛋、雞肉、魚類
  • 豆製品、優格
  • 無調味堅果(如杏仁、核桃)

鈣質與維生素D——維持骨骼健康的營養

鈣質有助骨骼結構維持,維生素D則協助鈣質的吸收與利用。牛奶非唯一鈣質來源,杏仁、豆漿、小魚乾等均是良好替代。每日鈣攝取量建議約1000–1200毫克。

📎 參考: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 (Calcium Fact Sheet)
 

結合適度活動,增進身體狀態

研究顯示,負重運動與阻力訓練有助維持骨骼與肌肉的正常機能。建議每週從事適合自身狀況的活動,搭配均衡飲食,促進身體活力。

📎 參考:美國運動醫學會 

 智慧選擇營養補充品

建議選擇無調味、低溫烘焙的堅果,如可夫萊「堅果組合」或「無調味綜合堅果隨手包」,既能補充蛋白質與健康脂肪,也避免攝取過多鈉鹽及添加物。
 

常見問題 Q&A

Q1:長輩一天該吃多少堅果比較健康?
A:建議每日約15克(約1湯匙),適量攝取有助補充營養,但避免過量造成熱量過剩。
參考連結:長輩長肌肉的四大飲食關鍵!預防跌倒與失能的食材清單

Q2:什麼是肌肉量減少?如何預防?
A:肌肉量減少(肌少症)指肌肉質量與力量隨年齡下降,建議均衡飲食、補充蛋白質並搭配適度運動。
參考連結:父母腿腳無力(肌少症、關節炎)照護實踐:營養、運動與居家

Q3:長輩補鈣一定要喝牛奶嗎?還有哪些選擇?
A:不一定,杏仁、豆漿、小魚乾等也是良好的鈣質來源,可依個人喜好搭配。
參考連結:老人營養補充全方位指南:5大關鍵營養素,銀髮族這樣吃就對了!

Q4:運動對長輩骨骼健康有幫助嗎?
A:有,負重運動及阻力訓練能強化骨骼與肌肉,建議每週進行適合的活動。
參考連結:站不起來、走不遠,吃對、動對「強肌健骨」

Q5:為什麼長輩骨骼狀態會隨年齡變化?
A:主要因新陳代謝變慢及維生素D攝取不足,建議多曬太陽並補充適當營養。
參考連結:老人營養需求指南:為什麼額外補充營養很重要?

長輩補充營養的關鍵是「吃對營養素」並維持適度活動,才能協助身體維持良好狀態,提升日常生活的便利與舒適度。透過科學資料與專業建議,助您聰明選擇營養,活出精彩每一天。

延伸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