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古人也吃堅果?那些你不知道的節慶食材演化史

目錄

你以為堅果只是近年來流行的「健康零嘴」?其實,從古至今,堅果早已是人類節慶飲食的一部分。無論是東方的歲時節令,還是西方的節慶盛宴,都有堅果的身影。這些不起眼的小小果實,承載著古人對自然的敬畏、對家庭團圓的期盼,以及對節慶儀式的重視。

 

一、從野果到節慶食材——堅果的文化身世

堅果的歷史,幾乎與人類農耕文明一同展開。早在新石器時代,中國就有食用栗子、橡實、核桃的紀錄。在古人的生活中,堅果不只是食物,更是祭祀與禮贈的重要角色。

在《詩經》中便有「投我以木桃,報之以瓊瑤」的詩句,象徵以果實表達誠意與祝福。在宮廷與貴族間,核桃、松子等更是進貢的珍品,被視為高貴、吉祥的象徵。

🎋 傳統節慶中的堅果象徵

  • 過年:年貨中的糖果盒經常見到瓜子與花生,象徵「多子多孫」與「生生不息」。
  • 中秋節:除了月餅,有些地區會將核桃與棗夾在一起,名為「棗核桃」,象徵早生貴子。
  • 冬至:部分地方會在湯圓中包入花生、芝麻等堅果餡料,象徵圓滿與富足。

二、堅果的節慶角色怎麼演化來的?

隨著時代推進,節慶飲食逐漸從務實轉向儀式化與情感化。過去節慶中的堅果,從「好儲存、營養密度高」的過冬食材,轉變成象徵祝福的媒介。例如花生又名「長生果」,核桃則因其外殼堅硬、果肉飽滿,被視為吉祥富貴的象徵。

在元宵節、端午節甚至婚嫁喜宴中,也能看到堅果化身為糕點內餡,賦予「團圓」、「平安」、「繁榮」等寓意。

 

三、東西方節慶都吃堅果?沒錯!

其實不只東方文化重視堅果,西方節慶也一樣:

  • 感恩節:美國人會在南瓜派或甜點中加入胡桃、杏仁等堅果,象徵豐收與感恩。
  • 聖誕節:聖誕蛋糕中的堅果與果乾,是節慶季節不可或缺的經典風味。
  • 復活節:部分歐洲地區會將核桃裝進彩蛋中,象徵新生與重生。

🌰 國際堅果代表小知識

  • 核桃(Walnut):在中國象徵吉祥、智慧,在歐洲則是「神賜之果」,古希臘人認為能帶來靈感。
  • 杏仁(Almond):在西方婚禮中被視為「幸福的象徵」,包糖杏仁是祝福新人甜蜜的禮物。
  • 開心果(Pistachio):在中東與地中海國家節慶中經常入菜,象徵繁榮與喜悅。

四、節慶中的堅果,不只是吃,更是一種記憶

每個節日的味道,都是時間留下的記號。堅果,雖然不起眼,但卻總是默默地佔據節慶餐桌的一角。它見證著家的團圓、孩童的嬉戲、長輩的期許,也陪著我們將傳統與現代連結起來,悄悄地訴說著那些流轉於歲月中的溫情時刻與祝福心意。

當我們在節日裡打開那一盒堅果拼盤,也許不只是品味食物,更是品味一段從古到今的文化傳承,以及家人之間不言而喻的心意與陪伴。

延伸閱讀